2021-03-27 11:57:03
时间消耗:学习大于锻炼大于休息大于娱乐
现在有的时候会思考当初从杨浦搬出来到底是对还是错,越有能力的人越往市中心靠,而没有能力的人多会选择在郊区,过着养老般的,闲云野鹤般的自我麻醉的生活。(当然有一些富翁住在郊区的别墅,则另当别论)还要为自己的逃避冠以享受田园生活的美名,实在是缩头乌龟,软弱的可爱。
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,郊区生活虽然安逸,但却是英雄冢,慢性麻醉并杀死一个人的斗志,可谓是宴安鸩毒,尤其当一个人失去方向的时候,这里便成为他偏居一隅的小天地,成为一顶龟壳,(南宋赵构点赞)可以不思进取,放浪形骸。
按照上周的周计划,选择今天来到了上海的心脏地带~黄埔、外滩、南京东路、静安寺繁华地呀!车水马龙啊,曾几何时,我也矗立在黄浦江边,看着对面的震旦大楼,制霸上海,成为富人的野望从心里一股股升起,而现在却望洋兴叹,心生退意,有了一丝有人星夜赶科场,有人辞官归故里的恍惚感,不同的我不是衣锦还乡,还没有翻过那些想翻过的山川大河……
可能我爱的不是上海,而是上海所冠以的金钱富贵符号,我又何尝不是父母生下的一张彩票呢,直到今天,还是活的不明不白,清汤寡水,有点失败呢!
慢慢理解抖音里面所说的——无论是上海,还是纽约,亦或是东京看起来都是光鲜亮丽的,而光鲜亮丽的表层下面都是铺满了累累白骨和伤心泪,对于有钱人来说,哪里都是最上层的营养和阳光,对于没有能力的穷人来说,哪里都是垫底,哪里都是地狱,即便你逃到农村,也逃不开宿命,穷在深山有远亲,富在闹市无人问,走在市中心干净宽阔的街道,两边都是名满全球的奢侈品店,那些店员们在悠扬的吆喝着进店看一看、欢迎光临、欢迎再来……」,其中能看到一些老外身着骑车的专业服装、一些小资阶层的妇人们遛着狗,穿着短裤,悠闲的悠哉的享受着真正繁华的上海、便利的上海、科技的上海,而那些没有能力的则如同下水道的老鼠,远远的躲在岁月静好的郊区,享受着田园时光,比如我,哈哈哈,还时不时的用阿 Q式的精神胜利法向世人阐述住在郊区的好处,比如分贝小、生活环境以及空气清新,可以自由的呼吸,真的可以自由的呼吸么?
这次来到外滩发现这里变化不是很大,但好像多了一块人民纪念碑,我没有出过国,但是在我们国家,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富庶的地方,一些核心地带,市政工程都做得很漂亮,上海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龙头了,无论是厕所亦或是整洁的街道都非常干净规整,毕竟是招牌嘛!你甚至可以从厕所里面那些准备好的抽纸以及洗手液,就能看出在这些市政工程所涉及到的政府管理都非常的上乘,至少不会让外国人看到你不规范、邋遢的一面,市中心是上层地带,是物质条件最充裕的地方,我的确是沾光了,沾了他们的光,说白了啊,都是为有钱人效力(想想也很合理,慕强嘛!),口头上喊的越大声,就说明越缺那些东西,这个世界很公平,不能用抽象的道德、抽象的人心来进行物质资源的划分,只能够用实实在在的普遍公认的,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来进行物质的划分,这一点,亘古不变。
若干年前跟家里人一起在这边工作,我爸在西藏南路给一户台湾人装潢房子,天气比较热,我妈只能睡在房子的外面走廊,当时台湾的包工头还假惺惺的关切的问了一下(没有行动的问候是毫无营养的,乏力的)。 我妈躺在走廊的地上休息的画面,萦绕在我脑海中,当时我就想以后一定让他们搬进上海的大房子里面,而不是像狗一样躺在外面的走廊里,失去人的尊严,像狗一样席地而卧,虽然当时激情澎湃,但人是善于遗忘的,在每天的欲望,每天复杂的事中很容易迷失,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