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六章 精确蒸发(3 / 4)

但是如果可以直接采用氦3作为可控核聚变的核燃料,倒是可以降低可控核聚变的一部分技术难度。

现在全球的可控核聚变项目,别看都吹得天花乱坠,仿佛过几年就可以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营运。

实际上,现在可控核聚变有非常多缺陷。

包括反应系统的材料难题、超高温等离子体的控制难题、中子照射难题、氢脆难题、核燃料难题等。

如果采用氦3作为可控核聚变的核燃料,至少可以解决三个难题,即中子照射难题、氢脆难题、核燃料难题。

中子照射、氢脆这两个难题,也是导致可控核聚变系统的材料要求非常苛刻。

恰好氦3产生的核聚变反应中,不会产生严重的氢脆和中子照射,这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材料要求。

同时民勤集团还获得了母公司海陆丰公司的水银硅管常温超导技术。

因此现在如果这些技术可以组合起来,可控核聚变似乎只剩下最后一步了。

其实最后一步的高温等离子体流体控制问题,现在已经没有太大的难题了,因为这几年国内这AI技术上,和工程模拟技术上,取得了大量的成果。

比如长安的星环聚能公司,他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,从传统的托卡马克装置和仿星器,衍生出全新的技术路线。

如果星环聚能公司可以获得海陆丰公司、民勤集团的技术和材料支持,估计不用几年就可以搞出商业化的可控核聚变系统。

刘同信思考了一会,觉得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,便出了实验区,通过内部的特别线路,拨通了一个电话。

嘟嘟嘟…

“喂,你好,我是民勤集团第三实验室的刘同信,请问是杜总吗?”

“刘同信?”

过了片刻,电话对面似乎弄清楚了他的身份,便简明扼要问道:“刘博士,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?”

“杜总,我们实验室最近研发出一套新技术,可能涉及到战略安全,我需要您亲自过来一趟。”

一听到涉及到战略安全的技术,杜国建便瞬间严肃起来:“涉及战略安全?好,你们还在实验室吧?”

“是的,我还实验室。”

“等一下,我看一下行程表…”过了一会,电话对面再次传来杜国建的声音:“刘博士,下午一点半有时间吗?”

“有。”

“好,你们准备好相关的材料,我下午一点半会过去一趟,不过我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。”

“好的,我尽量安排好汇报工作。”

“那就下午见。”

挂了电话。

刘同信看了看手机的时间,此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了,他赶紧转过头看向黄重义,吩咐道:“重义,你们先吃饭,争取十二点半返回实验室,然后准备好材料,待会我和你们一起整理。”

“好。”黄重义也严肃地点了点头。

很快第三实验室的全体员工便提前下班吃饭。

对于这种科研团队来讲,他们上班的时间往往是不太固定的,特别是遇到这种重大项目的时候。

他们很多人只用了半个小时左右,就吃了午饭,便急匆匆赶回实验室,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全面整理。

刘同信也没有回去,而是留下来帮忙向,带过好几个项目的他,对于这种科研项目的汇报工作非常熟练,这极大减少了黄重义、方腾龙等人的工作量。

在不知不觉中,时间就到了下午一点半。

杜国建的电动中巴车,缓缓停在了第三实验室的大门口。

刘同信笑着说道:“杜总,欢迎过来第三实验室莅临指导。”

“刘博士别打趣了,我就一个管理人员,可不是科研人员,今天没有什么莅临指导,单纯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