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无题(2 / 4)

超越之始 Orlog. 4875 字 2021-11-14

一定生物活性特征,产生了部分类人神经电化学活动的死物,一只专门用于存储“资料”的“u盘”罢了。

其间的大道理看起来亦并不复杂,但不可否认的是:许多时候,在大脉络之下隐藏的细枝末节,往往才是关键。

至少在此刻的某人看来,当时的“自己”这一手简陋的“造物”之举,几乎就是一份几乎无法理解的可怖操作。

其间所蕴含的东西……实在是令人有些毛骨悚然。

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,人类的记忆功能,是一种神经对于过往信息的识别再认知过程。

往往在大脑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中,依据脑内神经活动与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整体运作,将神经冲动所蕴含的信息以特定生物分子,乃至“固化”为具体突触连接结构的形式,保留在人体脑域之中。

这些保留下来的微观痕迹,无疑便是构造起每个人那独一无二,堪称神秘的生物记忆宫殿之基石。

用较为简单的形式来描述,就是你的大脑内部分突触连接结构及有关生物大分子,本质上相当于电脑中响应保存下来的加密历史文件记录,也即是原始“记忆”文件。

当你在执行“回忆”这一运作功能时,大脑便会带有指向性的搜索处理对应范围文件,将其解密反译为你可以理解的“记忆”信息,亦或获得“程序未响应”、“查无文件”等反馈,也即是已然遗忘。

而这枚深黑色晶体,便是当时的“谷胤”模拟类复合神经节及突触连接结构,参照生物活动中的细微电化学反应原理所打造出的一枚“可读式存储器”。

说实在的,此刻的青年,大约也能够隐约明白一点:当时的“自己”为何会选择卖关子式的“塑造”出这样一个堪称古怪,存在着类神经冲动却不具备丝毫实际意识,分明拥有了一定生理活性特征的“死物”,作为保留“信息”的媒介。

——这不仅仅单纯是一枚传递信息的载体,更是一盏足以照亮他接下来前进方向的“指路明灯”。

乃是先前的“自己”,为此时的自己所留下的一份“课后作业”。

那时的“谷胤”,与现在的“谷胤”,从根本来说,的确是同一个体,但从更多的角度来看,却并不能简单归为一谈。

人类的人格,很大程度上同样是取决于后天记忆堆积的塑造效果,正如幼年时期与成年后相对比,那种自我人格认知与思维视角上的巨大区别,是无法否认的事实。

当时的“谷胤”于不同高度之下所领略到的全新“视界”,是超乎以往认知的更高层次信息,就如不同时代发展起来的电子计算机,即便仅是区区一代的更替代差,也意味着实质上动辄数个乃至十数个、数十个数量级的性能差异。

——高过一线,高得没边!

动辄数十上百米高起步的汹涌浪潮,对于寻常人而言乃是铺天盖地,不可抵御的天灾,但对于那座“夔门天下雄”的峡江大坝而言,恐怕却反倒是引导水力发电过程中可以预见的境况!

与之对应的,当时的“他”犹能游刃有余的应对那种境况,并不代表着现在的谷胤同样可以做到。

这或许……更近乎于一种人格思维本质上的高低之别?

即便此时的谷胤回想起来,仍旧无法理解那短短的十几秒里,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他也能明确理解到一点:这不仅仅代表着单纯计算力上的差异。

那个仿佛在尝试窥探外界天地乃至物质宇宙奥秘的“他”,无疑是存在着谷胤自身的几分影子,但绝不是与现在的谷胤完全等同的存在。

正如你和童年时那个穿着开裆裤挖泥巴的小屁孩,难道可以说是同一个自我定位么?

如此一点,从“恢复正常”之后,谷胤便再也无法领会当时的那种思绪便可见一斑——就在“